当前位置: 笔趣阅读 言情 诗相 《舟》

《舟》(1 / 4)

最新网址:

舟,即船也,舟与船本是同样的事物,即水上运输工具是也,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舟与船的使用逐渐分化,先秦时期,基本上只谓之为舟,到唐宋时期,水上交通工具取得重大进步,船才开始逐渐普及起来,而以今日的用语习惯来说,舟与船几乎可以完全分开。使用舟的场合一般是指小船,如一叶舟、独木舟、龙舟等,而船一般指上一定规模的水上运输工具,如沙船、渔船等,更大规模的亦称为轮,如在大江中通勤的客轮和大海中航行的货轮,军用的船只又可以单列,如小型军用船为艇,大型军用船为舰。现代人的用语当中,“舟”已经慢慢失去了舞台,在一些小地方的养鱼塘,或许有渔民使用舟,即小型的渔船,其次是每年的端午节时,富有激情的水上技能活动使用的船,叫龙舟,随着交通技术的巨大飞跃,大型桥梁和河底隧道的大范围普及,船的舞台也越来越窄,今日的大部分人还能用到船,大概率是去风景区坐观光船或坐游乐场所的海盗船。

    上世纪bā jiǔ十年代,在水域众多但是经济落后的乡下,舟还是不可或缺的水上交通工具,犹记得90年代,需要乘船过河去到外婆家,那时的船大约五六米长一米多宽,正常来说只能说是小舟。每次乘坐时都不敢像大人们一样坐在船舷边上,蹲坐在船中央,总是在怕小舟翻到河里,尤其是在春节前后需要前往外婆家送年和拜年的冬日,寒风瑟瑟的吹过来,小舟在江河中摇晃着达到彼岸,现在想来还是有点后怕,不过未曾听闻过河的小舟侧翻到河里的。将时光移至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即使是富裕家庭,除去适合车马出行的路段,也几乎依靠船长途跋涉,倘若是从河的此岸到彼岸,更多的只是乘坐小舟,从水路远行千里之外,应该是用大型船只,如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这里的“船帆”应是大型船只才有的配套航行工具。

    在唐代,舟与船的使用远不比现代人很明确的划分,从唐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舟的使用频率远多于船,船倒是特定场合采用的,如孟浩然在建德江留宿时,写到“移舟泊烟渚”而非“移船泊烟渚”,在请求贵人提携时写“欲济无舟楫”,即使采用桅杆的船,唐人依旧习惯用“舟”表示,如杜甫写到“危樯独夜舟”。凡事皆有例外,唐人创作诗词也有用船的时候,如盛唐时期的张继写“夜半钟声到客船”,不排除此处用“船”字是为了押韵,如在粤语中,张继这首诗中的“眠”和“船”有点押韵的意味,还有晚唐诗人韦庄回忆江南时写“画船听雨眠”,极有可能是巧妙的使用词语搭配。从宋人的诗词中可以看出,舟船的使用频率开始调转,传诵较广的经典如王安石乘船停泊在码头时写的《泊船瓜洲》,南宋状元郎张孝祥经水路通过洞庭湖时写“满载一船秋色”,不过也有些许特例,如北宋名臣范仲淹写“君看一叶舟”,或许是因为“一叶舟”比“一叶船”更符合语言习惯,赵宋末期的词人蒋捷名篇《一剪梅·舟过吴江》。乃至元明时期,舟的使用便慢慢减少了,多使用船,如元代诗人名句“满船清梦压星河”,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岱著有明代时期的百科全书《夜航船》。进入新世纪的初初几年,去外婆家必经的乐安河开始有了机帆船,即机械装置驱动的船,再也不需要乘坐由船夫划水驱动的小扁舟,再后来就很难再见到小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