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趣阅读 言情 诗相 《望月》

《望月》(3 / 4)

    白居易望月而赋的这首七言律诗言简意赅,时局艰难遭遇大荒,世代家业荡然成空,彼此兄弟之间分散各地你西我东,战乱过后的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从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可知,战乱对任何人都有很大的影响,白居易人生轨迹主要是中唐时期,这个时期藩镇割据,藩镇节度使争权夺利可以不服从朝廷,听调不听宣,甚至轻而易举的发动叛乱。从首联可以看出,白居易家里有世代相传的家业,因战乱使得产业损失巨大,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抑或为了维持家业不得不离乡背井,各奔西东,颔联则写到,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战乱带来的田园荒芜,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前两联以白居易的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而描写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难,乃至自己的家业都受重大影响,至于那些基层老百姓,落得个土地荒芜流离失所的境地。接着诗人在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中以“雁与蓬”作对比,形容手足分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形影相吊,辞乡流离就像深秋里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这两句形容战乱中的难民颇为贴切,传神的反映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凉,揭示了人民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则是作者的抒情之言,用自古以来就令人无限遐想的“明月”点出诗题之意,想着兄弟几人分处五个地方,也只能通过共同的明月寄托相思之情,遥望同一片天空下的明月,想必分处五地的兄弟也和自己一样因思念彼此而泪流垂下。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采用家常用语,抒发了人们共有而不是人们轻而易举可道出的真情实感,整首诗未借用典故也不事文藻,话语浅白平实但是蕴意精妙,是一首淳朴真挚,引人共鸣的佳作。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在中秋月圆之夜想起远方的朋友杜郎中而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题目xià zhù明“时会琴客”,表明诗人是在佳节时朋友相聚,并非自己独自吟诗。寄杜郎中,表明是邮寄给朋友的,但是诗题标注会琴客,可见是作者在中秋佳节时,是有与会弹琴的朋友共同赏月,不过这位近在咫尺的琴客,想必没有远在他乡的杜郎中重要,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看似一群亲朋好友开开心心的聚在一起欣赏圆月,而主人翁内心想的却是远方的他。这首诗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采用了工整的对仗手法,“中庭地白”有点类似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的感觉,即中庭在月色的照耀下,地面却给人白净的错觉,树栖鸦应该作者听到的结果,在夜色下,想必难以目视到鹊鸦栖息在树上,它既描写出鹊鸦栖息在树枝上的动景,又烘托出夜里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则是进一步渲染中秋月圆之夜,描写出中秋时间寒气袭人,而桂花怡人的情景。最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直接描写作者内心的秋思之情,月明之夜,人只需抬头仰望便能看见,似乎告诉远方的朋友,尽管人人都在赏月,但只有我有秋思之情。作者自己望月之时有浓烈的怀人之情,明明是想念远方的杜郎中,却偏偏说“秋思落谁家”,意思即告诉远方的朋友,我并不知道秋思会落谁家,采用留白的方式告诉朋友,我的秋思是不是落到你那里,这种写法看似无理,然而却凸显诗人的艺术手法高超,表现的意蕴深沉有内涵,而且采用“落”字恰到好处,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好似作者对朋友的想念之情像清辉的月光一样洒落到朋友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